close
在『嬰兒與母親』的網站上    看到的文章


我覺得還挺不錯的~~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 5月號 NO.131


每個孩子的出生對家庭的轉變用物換星移、星移斗轉來形容再也貼切不過,讓家庭星座的相對位置不斷有所變動與調整。一般來說,出生序分別具以下幾點的人格特質與手足關係:
 
失寵對老大是相當嚴重的衝擊,通常造成老大對老二出現矛盾的情結。
 
老大三千寵愛於一身到被取代的創痛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王慧敏指出,老大常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特別是當爸爸媽媽第一次當父母時,將出現滿滿的期待與謹慎的心理,正是所謂的「第一胎照書養」。因此,老大通常會得到父母的完全注意與照顧。但因為老大當初是在期望之下被生出,因此容易被被賦予的期待與資源較多;也因為老大的互動對象多為大人,父母比較會用大人的態度與口吻跟孩子說話與互動,讓老大在性格上顯得更為世故與穩重些。
但隨著弟弟妹妹的誕生後,相信許多身為老大的讀者都有類似的經驗,「怎麼感覺爸爸媽媽好像更少理我了?」「為什麼大人都說弟弟妹妹很可愛呢?」這時候的老大心情,從原本的焦點人物瞬間有種被取代的感覺,王位與寵愛再也不保,而被弟弟妹妹給推翻了。
王慧敏老師指出,失寵對老大是相當嚴重的衝擊。通常造成老大對老二出現矛盾的情結,尤其當老大滿心期待小弟弟或是小妹妹出生來做為他的玩伴時,但卻隨著弟妹的出生發現大人將所有注意力轉移到小貝比身上。這時候的老大會發現老二是來瓜分父母的愛,不僅如此,若是同性別的手足,又年齡相距不遠(3歲之內),常常老大用過的物件要送給小貝比,讓他深覺被剝奪感,他的失寵與失落將更嚴重。


希望我自己可以做到不要讓瑋瑋有感覺"失竉"     我努力~ 



老大在老二出生時常有退化的行為會發生。
 
王慧敏老師分享她的孩子(老大)曾在兩歲時跟她說:「為什麼媽媽一跟妹妹說話就笑咪咪的變得很可愛?為什麼妳們大人都會變成這樣,妳可不可以對我就像對小貝比一樣?」短短幾句話,著實讓王慧敏老師大為震驚並且思考: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
如何要求或是讓一個兩歲多(根本仍是個小孩)的孩子去理解或是明白:「大人不故意要去忽略他、不關心他呢?」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大在老二出生時常有退化(回到小貝比的狀態,例如用哭鬧、討奶瓶喝奶來引起大人的注意)的行為會發生,而老大失寵的情結也會影響對弟弟妹妹的相處與反應上。
另一方面,老大常是所有經驗的開路先鋒者,相對來說也讓父母格外小心與謹慎;另一點則是被賦予責任與義務(華人社會更為明顯而有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的說法),因此老大常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被視為重要的人格特質之一。 



這種退化行為,我也害怕會發生,因她現在實在太黏我了~     要小心應對啊!! 




老二總是有人跑在前頭
儘管老二讓老大有失寵的感受,但老二通常已習慣前面有一個人,不容易經驗失落感(儘管後來有弟弟妹妹出現),較易顯得分享與合作。另一方面,老二受到老大的影響,總是看到老大先學會任何東西,說老二從小看著老大的背影在成長也很貼切。這也讓老二總是以老大為目標去學習,但也容易產生競爭心或自卑感。
反之,因為父母的焦點往往在於老大身上,讓老二有更多的彈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往不同的方向去學習,具有創造力,找出自己適合的方向與興趣,避免與老大重複走同一條路,例如老大學鋼琴,老二則通常會選擇學習其它不同樂器或發展其它專長。也有可能受到一出生就要與老大分享父母的愛,讓他常有表現出超越的心態,甚至有某些部分會在老大的弱勢處發展優秀的能力。若日後還有弟弟妹妹出生,老二會較有中間子女的特徵,否則他們也同時身為老么的個性。


中間子女常被忽略的角色
中間子女因為前有老大,後有追趕者,常讓自己處於搖擺與倍受壓力的狀態,容易有經常被忽略掉的感受,會用大動作引大人注意。因此常會出現兩極化的走向,ㄧ是用努力讓大家來記得他,二是用負向的行為來引起關注、博取注意與關心。因此,中間子女容易有偏差的狀況發生,或是需要克服自我的搖擺不定的性格。
 
老么 倍受關愛與保護
老么常是家中的寶貝,也容易被過度保護,最大的優點就是永遠不會被取代。但也容易被慣壞,或是寵壞。王慧敏老師指出,老么出生時有許多的責任已經被分擔掉,通常是最後享受成果的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發現後無來者時,便會發現自己是家中被寵愛的人。



日月星辰各閃其爍
孩子人格發展的重要意義
常聽到許多人說:「平平都是同一個家庭出生的孩子,怎麼會差那麼多?」或是在華人社會中常以智能表現來論定ㄧ個孩子優不優秀,也會聽到「為什麼哥哥可以考100分,你都只考70分呢?」這常是許多父母面對家中的孩子常有的感覺。王慧敏老師指出,爸爸媽媽對每個不同的孩子會出現不同的期待與要求,因此也會給予不同的權利與義務,但這會讓手足間的互動狀況有所不同。王慧敏老師進一步讓我們去思考ㄧ件事:「每一個孩子出生時的家庭環境,基本上都會有所不同。試想老大出生時,就是爸爸媽媽唯一的小孩,到了老二出生時,父母的年齡不同,可能家中經濟的條件也不同,育兒的經驗也不同。只要一個孩子出生時,『人口數』就是最明顯的變化。」因此,以天上的星座來比喻,不僅是受到出生序為影響。
 
五根手指頭伸出來長短就是不一樣,不要輕易取決於出生序。
 
王慧敏老師表示,在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論中談到出生序會影響孩子的人格養成,但孩子的人格形塑與氣質發展必須同時考慮許多因素,例如性別、能力、外表,家庭價值觀、家庭氣氛等等,內外在的多種原因一併納入互相討論,才能得到更為完整的分析。
上述列舉的許多因子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主觀認知,而孩子也會從中體會到與家人的互動經驗,造成孩子的許多感受亦有差異性的存在,藉以雕塑出個體的人格雛形。因此,阿德勒的家庭星座有趣的地方在於從出生序切入,不過排行充其量只代表出生後家庭成員的角色位置,還必須加上上述各種原因才能更深入了解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原因與意義。
 
出生序的迷思
阿德勒的出生序是個有趣的心理學說,也常應用在家庭關係的研究中,但出生序只是一個年齡上的序位,同時必須衡量許多內外的條件與社會因素,這時候父母的態度就顯得重要,會讓孩子出現不同的心理感受,心理的序位,是否受到重視與被肯定,往往後天的人格發展跟年齡排行不盡相等。像是華人傳統社會,最常出現就是重男輕女,只要是男性,不管排行老幾,在手足間的地位就明顯不同,這便是受到性別與社會文化所影響。
王慧敏老師舉出,有時候她的女兒會想說:「為什麼哥哥是哥哥,為什麼我不是老大?」,相信這也是許多父母頭痛的對話。但出生序位已是既定的模式,無法去改變年齡的序位,但能力卻可經過後天來改變。從阿德勒的家庭星座來談,儘管那顆星星已固定在天際的那端,可以散發出多少光亮,就不僅止於考慮出生序的問題。舉例來說,儘管老大像是眾星拱月般益發光芒,然而當老大不是那麼討喜可愛、能幹或學業表現出色時,可能會出現的人格發展未必與出生序雷同,地位可能有被超越或取代的危機。因此,最重要的仍是取決於父母親的態度,讓每個孩子都能發光發熱。
 
父母該有的態度
五根手指頭伸出來長短就是不一樣。王慧敏老師說明,對幼童時期的孩子們來說,家庭是ㄧ個堡壘,也是養成他人格時期的ㄧ個重要階段,家庭星座是ㄧ個早期人格形成的基礎。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很重要。尤其是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都會看在眼裡,逐漸從別人的回饋或是表現去形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像是王慧敏老師舉例,當妹妹被稱讚很漂亮,姐姐卻總是被稱讚很乖時,你認為孩子會去想什麼?其實孩子的感受與觀察都很敏銳,她會去思考為什麼妹妹是漂亮的,而我是乖的?父母要讓每個孩子都有去肯定他們的時候,也要適度讓他們理解出生序不一定會有其優勢或是劣勢的存在,試圖讓每個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讓每個孩子發展他優勢的那一塊。
另一方面,孩子與孩子間必然會默默的競爭與計較,小時候常常上演的手足大戰,需要父母多一分的留心與注意。尊重不同子女的獨特性,避免手足間的比較,要記住,每個孩子出生時的基準點就已不同,父母記得去肯定每ㄧ個孩子的強項,讓孩子知道他的優勢在哪裡。年齡的差距先天上就已存在,王慧敏老師鼓勵家長偶爾回到小時候的歲月中,去思考你與兄弟姊妹的關係為何?你在意的是什麼?曾經有被比下去的是什麼?若是有造成自己陰影的問題,千萬不要再加諸於下一代。
最後,阿德勒的家庭星座對手足關係的討論,有他精闢的見解與觀點。其中,重要的絕對是家庭與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行為喔,不要輕易取決於出生序。王慧敏老師提醒,父母的同理心很重要,常常會讓孩子覺得不公平的狀態產生,例如孩子互相告狀,但其目的可能不是要你來處罰或處理,而是讓你聽到說自己很乖的聲音,他希望你來注意他與稱讚他,試著解讀孩子的心吧!從手足間不斷地去觀察兄弟姊妹的情感與孩子獨特的優秀能力,讓每個星星都能各閃其爍,ㄧ閃ㄧ閃亮晶晶與放光明!
 

我喜歡"父母該有的態度"這段內容  


每個小孩本來就有自己的天生氣質

雖說是同個媽生的

希望我也可以愓勵自己    避免他們手足間的比較

也不要老大就應如何,小的就可以怎樣怎樣......

想想自己小時候,就能了解當小孩時的心情     這點我很同意

教養的學問真是好多

 就一邊學    一邊帶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